本文内容基于央视网和界面新闻等权威报道(详见文末信源),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,部分细节经过适当润色,请理性看待,仅供参考。
文|子月水
编辑|子月水
谁还能记得曾经辉煌的中国男篮?
1996年、2004年和2008年,中国男篮多次在奥运会上杀入八强,展现了强劲的竞技实力。更不用说,亚洲锦标赛冠军几乎年年收入囊中,成为我们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展开剩余90%但一位关键人物的上任,却直接将多年来男篮的努力化为泡影。
听闻他的事迹后,网友们纷纷调侃说,这个人凭一己之力让中国男篮倒退了整整二十年。
这个人就是篮球协会副主席信兰成,或许他的名字不为大众熟知。
而王治郅,那个中国篮球第一位踏入NBA的传奇球员,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。
这位中国篮球史上极具天赋的球员,因信兰成的介入,职业生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还有姚明,这位中国篮球崛起的标志性人物。虽然他最终因伤病退役,但信兰成对其伤病恶化的影响可谓功不可没。
那么,信兰成究竟做了什么,竟然能让中国男篮的进步倒退二十年?
2009年1月19日,信兰成第二次出任国家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,同时兼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。
正是在这段时间内,姚明的伤病问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。
那时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,中国男篮再次跻身世界八强。姚明等球星在CBA崭露头角,正处于中国篮球最辉煌的阶段。
然而,信兰成上任不到两年,就传出姚明因严重伤病被迫退役的消息。
那个时期,有姚明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篮球最值得骄傲的时刻。
信兰成对姚明的“关注”颇为特别,经常无故将姚明从NBA召回国内。
虽然NBA赛事竞争激烈,但球员通常有充足的恢复时间,及时治疗伤病本可恢复健康。
然而姚明几乎没有充足的休息,每当有空闲,信兰成都要将他召回,仿佛害怕球员待在国外似的。
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,召回姚明参加的多数是商业性质的小型比赛。
球员赴NBA本应学习和提高技术,结果因频繁来回奔波,不仅未能提升技艺,反而带来了更多伤病隐患。
2011年,姚明因反复奔波导致脚踝中部骨折严重,不得不选择在31岁高龄退役。
这类事件并非孤例。
在姚明职业生涯早期,他曾公开提到并以一人为榜样。
这人正是王治郅,第一位成功登陆NBA的中国球员,他开创了中国篮球的新篇章。
1995年,王治郅带领中国青年篮球队参加世界青年篮球锦标赛,凭借总得分第二和盖帽第一的优异表现,帮助队伍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。
他的篮球天赋卓越,移动速度快得被媒体称作“追风少年”。
然而,当王治郅在NBA迅速崭露头角时,信兰成却一直心存顾虑。
1997年是信兰成首次担任篮管中心主任,每遇大事争议他总在场。
当王治郅努力适应NBA的节奏时,信兰成频繁以各种理由召回他回国。
彼时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完善,王治郅多次正参与NBA集训准备比赛时被召回。
最初,王治郅对这些召回请求总是言听计从。
但随着次数的增加,他发现连一些国内毫无竞争力的小赛事也成了召回理由。
2002年,王治郅终于开始选择性地拒绝这种召回。
然而,在当时国内环境和舆论压力下,媒体竟给他贴上了“叛国”的标签。
他陷入了两难境地——回国遭受指责,不回国又被认为不爱国。
而信兰成面对舆论风波,未曾为王治郅辩解,反而宣布将其除名。
迫于压力,王治郅无奈回国,向公众认错。
2006年,王治郅随主教练一同回国后,再未出国征战。
虽有继续在国内比赛,但技术退步让他逐渐淡出最佳球员的行列。
姚明的出现掩盖了他的光芒,随后易建联强势崛起,更是让他黯然失色。
他本应大放异彩的职业生涯,因那段经历基本被毁。
正是基于王治郅的惨痛教训,当信兰成召回姚明时,姚明自然不敢抗拒。
类似的事例还有陈江华,他在美国青训时也被召回。
但回国后却在比赛中只上场15分钟,更多时间被安排坐在板凳上为队伍助威。
官方解释是因伤病所致,然而既然受伤为何还要将他召回?
信兰成的这一系列举措,恐怕与他的管理理念密切相关。
他本人曾是一名田径运动员,经过深入研究,对中国男篮现状做了总结和评估。
他的理论获得不少人的认可,因此被任命为第一任男篮主任。
但他的理念与前任截然不同。
过去的模式是:国家队成员平时各自效力俱乐部,平时国家队训练不多。
重大赛事临近时,优秀球员会集中到国家队统一训练。
俱乐部自主培养球员,国家举办众多比赛促进水平提升。
然而,信兰成二次上任后,首要举措就是大幅削减国内比赛数量。
并将有价值的球员全部纳入国家队进行集中训练。
这种集训往往只持续几个月,接着就是漫长的休整期。
或者被迫参加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商业比赛。
甚至有时国家队一队全部亮相,球员无法通过多样赛事提升技战术水平。
技术下降似乎成了必然。
缺乏赛事导致一些地方俱乐部财政困难,甚至有老板直接卖掉球队。
而许多优秀球员正是从这些地方俱乐部走出,人才断档风险明显。
信兰成提倡“自己培养自己”的理念,大力发展国家队青训体系。
对通过地方俱乐部培养或出国训练的球员都持不信任态度。
但这种理论未能结合实际,削弱了俱乐部活力,导致近年来鲜有耀眼新人出现。
虽说他自己培养的青训体系也造就了些人才,
但大多是缺乏国际大赛经验的新人,难以承担国家队重任。
老将无法永远撑起大局,状态也在逐渐下滑。
急需新鲜血液时,青训却未能提供合格接班人。
面对接连的失利,信兰成做出令人费解的决定:比赛失误便更换教练。
似乎把问题归咎于教练能力不足。
然而,换了好几批教练后,男篮依旧无法重现2008年那般辉煌。
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更优秀球员上吗?
更频繁地更换教练,也难以让球员和教练建立良好默契。
信兰成的所作所为,既阻碍了现有球员的成长,也未能造就更多优秀新星。
即使网上一片质疑声,信兰成仍于2014年高升为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。
或许他的计划另有深意,但男篮表现依旧令人忧心。
我们且拭目以待未来发展。
本文内容来源:央视网、界面新闻
发布于:天津市金河配资-在线实盘配资-线上炒股配资-股票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