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那个夏天,电影院里人山人海。
《战狼2》打得热血沸腾,吴京的脸和一句“犯我中华者,虽远必诛”一起,印在了所有人心里。那会儿,没人不说他牛,没人不觉得他是个硬汉。
可那之后,变味的事就慢慢开始了。
不是突然的,是一点点地,一件件地,像一个人渐渐拧歪了一根轴,最后整个方向都不对了。
最早露头的是他的态度。
一个电影人,在宣传期被问“剧情是不是太浮夸?”
换作别人,八成就是笑着打个太极,“有争议才有关注”,或者“我们努力拍好故事”。
但吴京的回答很直接,他瞪着镜头来了一句:“不爱看就别看,看美国片子去。”
那一刻,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展开剩余87%是啊,这个口气,这个高高在上的态度,真的是那个“为国争光”的硬汉吗?还是,只是觉得自己“打赢了仗”,就能呼风唤雨?
“票房锦鲤”的滑铁卢,从《再见,坏蛋》开始
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。
2025年夏天,吴京做了两个决定,一个是推自己的新片《再见,坏蛋》,一个是力保《镖人》顺利上映。
结果呢?两面皆输。
《再见,坏蛋》上映6天,票房定格在26.7万。扣完影院分账和税,制片方手里只剩9万出头。——这个数说难听点,连剧组给通告艺人的打车费都不够。
宣发火速撤档,理由是“短暂告别是为了更好重逢”,听着熟不熟?
像极了上次某部网大扑街后,片方发声明的原话。
这年头,撤档不丢人,怕的是你连“借口”都被网友背下来了。
但这片到底扑在哪?演技不算硬伤,剧本也没烂得离谱,主要是观众不买账了。
这几年吴京靠“爱国片”吃得太饱,哪怕他自己不说,路人都知道他跟“国民硬汉”这四个字绑定了。
可你一边扯着嗓子讲“国产崛起”,转头就换上iPhone拍宣传照,代言着中兴,心里却想的是库克,那这份“崛起”就有点悬了。
前辈的话听不进去,就别怪圈内人逐渐远离
这几年,娱乐圈里没人敢轻易对吴京说教。
一个56亿的男人,是个招财符号,谁愿意得罪?
但唯一一次有个说真话的人,是李连杰。
2018年,《战狼2》爆红后不久,李连杰私底下提醒过吴京:“现在火,但别飘,低调点,有些话少说。”
吴京怎么答的?——“我也想低调啊,可夹不住这尾巴。”
这句话听起来像玩笑,但背后藏着一种姿态。“你是前辈没错,可现在火的是我。”
后来他们再合作《镖人》,吴京在镜头前才改口“李老师”,私下场合却直呼其名,连“哥”都不愿加一个。
你说是口误吧?行,网友认一回。可后头胡歌、张译的事一出来,没人再觉得这只是“无心之失”。
“高情商塌方”:暗讽胡歌、张译,反被回怼
一次活动上,主持人开玩笑让他点评两位合作演员:胡歌和张译。
吴京脱口而出:“胡歌是帅哥型,张译是演技派。”
听上去没问题,但意思呢?
谁都能听懂:一个只有脸,一个只有演技。胡歌那表情直接变了,张译也脸一僵。
后来张译采访里说了句狠话:“他像猴子,在台上跳个不停。”
再看胡歌的说法:“他很敬业,常听到他健身。”
看似夸,其实在敷衍。真认同你,早一句“我佩服他”就够了,哪轮得到强调“锻炼”?
还有一次杜江说:“坦克是有后视镜的。”
这不是常识吗?可偏偏有人说过“坦克没后视镜”这种话,还一脸骄傲地在宣传片里说。
谁说的?还用我点名?
当初你当战狼的时候,我们信你血性。现在你把战狼当标签,别人只当你在演。
“情怀”这玩意,是消耗品
《战狼2》之后,吴京接连拍了《流浪地球》《长津湖》《金刚川》……把“家国叙事”掏得干干净净。
但观众不是傻子。
一开始看你是真情怀,后来看你是真精明。
代言国产品牌却用苹果,吹军人精神却没参军,拍灾难片却商业回报最高。
你可以做明星,也可以做生意人,但别拿“民族大义”当营销外衣。
要知道,情怀是最不能透支的东西。
你多次消费它,它就会反噬你。一旦人设塌了,再拍什么都像是在“演爱国”。
这才是吴京最大的问题:他以为观众一直记得他曾是“战狼”,但观众更记得他是那个说“看不惯滚去看美国片”的人。
走到这一步,谁都替他惋惜
说到底,我不想把吴京写成一个“罪人”。
谁都明白,他过去确实拍出过好作品,确实也有真情实感地热爱这片土地。
哪怕他说错话,做错事,也不代表他是坏人。
可娱乐圈是没有“缓冲带”的。
你一旦暴露弱点,就会被一刀刀地剥开。
这个圈子,不缺爱国的艺人,也不缺硬汉。但真正能长红的,是懂得尊重观众的人。
不是每个火的人都能留到最后。
能留下的,是那些把观众当人看,把作品当命看的人。
吴京若真能放下姿态,把“战狼”的外壳脱掉,再走一条“平视”的路,观众愿不愿意再相信他?我觉得愿意。
但那必须是他先低头。
不是观众不爱你,是你自己不珍惜那份信任。
吴京,如果你还想站起来,就别再对所有人的劝告,假装没听见。
你怎么看吴京这波“塌房”?你还愿意为他的电影买票吗?
发布于:河南省金河配资-在线实盘配资-线上炒股配资-股票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